top of page
Search

国际A类电影节

  • Writer: Mimi Masters
    Mimi Masters
  • Feb 25, 2017
  • 10 min read

十五个国际电影节分别为: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

印度-印度国际电影节;

爱沙尼亚-塔林国际电影节

国际A类电影节的概念:

国际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国际范围内拥有公信力的电影节。

根据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官网公布,截止2015年,全球有十五个国际A类电影节;其中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的世界三大电影节。

一、【A类是分类,并不是分级】

这个类型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说的时候大家只说A类呢?

A类是【竞赛类的非专门类】的国际电影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综合性竞赛电影节,华人目前只有30座奖杯,也是所有国际电影节里有最含金量的奖杯

B类是【竞赛类的专门类】的,就是有特定的主题的,专门类的

C类是【非竞赛类的】,就是根本不评奖,只有展映的电影节,这类别奖都没有更别说得奖了

D类是【短片和纪录片】,基本就是表彰短片了,因为纪录片在A类也有纪录片单元,所以参加D类的基本都是短片,根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综上,为什么只列A类,是因为BCD类根本没有列的必要。

A类简单地说,就是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评出的全世界最好的竞赛类电影节。

A类有多重要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戛纳威尼斯联合打压柏林,不让该协会把柏林评进来,柏林甚至很长时间没有得到A类称号。如果A类不重要,柏林会打破了头也要得到A类?戛纳威尼斯会不惜一切打压柏林?

【关于国际A类的排位】

1. 欧洲三大排名第一集团是毋庸置疑的。

欧洲三大也就是我们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这三大是电影业最高级别的殿堂。

经常有人问欧洲三大的排名是怎样的。

从知名度来讲,确实戛纳最高,因为戛纳是坚持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并且是交易量最大的电影市场

但是从专业性来讲谈不上谁比谁高的,怎么说呢?这三个电影节的特色是不一样的

戛纳被称为【噱头拍卖行】,就是我上面说的商业性和成交量是最高的

威尼斯被称为【先锋茶话会】,比较喜欢先锋类的艺术型电影

柏林被称为【政治教管所】,比较注重政治性

2. 第二集团: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排名分先后)

作为紧随三大之后的60多年的老牌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和赛巴斯这些年来一直在撕逼谁是第四,虽然各执一词,但洛迦诺排名在赛巴斯前面这点还是有较高的认可度的。

关于洛迦诺和赛巴斯的历史排名如下

【历史和影响力】

戛纳:69届历史

威尼斯:73届历史

柏林:66届历史

洛迦诺:69届历史

圣塞巴斯蒂安:64届历史

以上是仅有的五大超过60届历史的电影节,其余A类多为20/30/40届历史。

三大的最高奖自然不用多说,一直是新导演眺望世界和老导演找回荣光的殿堂。

而洛迦诺、圣塞巴斯蒂安一直被入门影迷忽略:

洛迦诺:拉夫达兹、洪尚秀(韩国的电影诗人)、贾法帕纳西、迈克李、贾木许、扎努西、萨博、库布里克、市川昆、米开朗基罗、罗西里尼、约翰福特等大师和准大师问鼎过金豹奖(最高奖)

圣塞巴斯蒂安:弗雷德金尼曼(奥斯卡最佳导演)、斯坦利多南(雨中曲导演)、科波拉(教父导演—马龙白兰度)、侯麦(法国殿堂级人物,欧洲电影诗人,已故)、维克多艾里斯(就是蜂巢幽灵大神作拿的金贝壳)、欧容(他最好的登堂入室拿的金贝壳)、安杰依瓦伊达(波兰神级人物)、米哈尔科夫(俄罗斯国师)、伊利亚卡赞(码头风云、欲望号街车)、夏布洛尔、康查洛夫斯基、马尔科费雷里等等问鼎过金贝壳奖(最高奖)。并且影评人追捧的影史《迷魂记》(这部电影绝对的堕落地狱的佳作)当年就是在圣塞巴斯蒂安全球首映的。

所以很多大导演也是从洛迦诺和赛巴斯起步或赢得了关注,登上更高的三大舞台,他也是大师的摇篮。

【主竞赛片单质量】

如果一个电影节邀不到全球首映,经常吸二手烟,那么它肯定含金量不足,就像《桃姐》,威尼斯全球首映之后逛了几十个二三流电影节刷奖,这些电影节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去就给你入围,你去就给你奖,无非是不能大规模全球开画,就去当地的电影节给放放。所以A类电影节的主竞赛质量就体现出来了,一般情况去了一个A类就不能再去另一个A类的竞赛单元,当然有许多特殊案例,这些特殊案例就印证了A类的影片质量排名。

戛纳:均为全球首映,硬性条件写进章程,偶尔会给某大师开“国际首映”也可以参赛的后门(华人几乎无)。欧亚大师/准大师首选,奥系次选戛纳。

威尼斯:均为全球首映,硬性条件写进章程,偶尔会给某大师开“国际首映”也可以参赛的后门(华人几乎无)。欧亚大师/准大师次选,奥系首选威尼斯。

柏林:多为全球首映,也常有国际首映、欧洲首映,甚至经常给华语片开国际首映/欧洲首映进主竞赛后门,印证了柏林邀片不如前两大那么轻松,三大末席。其次时间尴尬,经常被跳过去报戛纳,或者觉得入不了戛纳才来。柏林的主竞赛片单质量稳居第三。

洛迦诺:在选片上看齐了戛纳/威尼斯,但因为夹在两者中间,不可能有三大的主竞赛质量,但办出了特色,年年都有意外的大师和当红三大系导演来全球首映,也经常给新人导演机会让其进入三大视野,是仅次于三大最具特色的A类电影节。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首映和欧洲首映/全球首映五五开,缘于举办时间上的尴尬和9月电影节档竞争的激烈,选片质量与洛迦诺追赶得你死我活,但因为多不是新车而是旧车,故不如洛迦诺。

3. 第三集团: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埃及开罗电影节

有人说蒙特利尔和卡罗维发利是五大,百度百科也是这么写的,但实际上这个五大是没有任何FIAFP明文规定的。

蒙特利尔作为鼓励文艺片的电影节曾经非常受重视,但是也限制于此,由于主竞赛片质量不高(跟前五相比抢不到比较好的首映),关注度不高(赞助商撤退导致停办),专业性不高(张靓颖去当过评委、这几乎是我听过A类里最滑稽的评委),现在算糊得很厉害了。

在这三个电影节里获奖的华人:

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1950年 最佳女演员奖:石联星《赵一曼》

1995年 最佳女演员奖:归亚蕾《女儿红》

(注:最漂亮女明星奖:张伟欣《良家妇女》)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2000年 最佳女演员奖:巩俐 同时获得“艺术成就奖”(巩俐)《漂亮妈妈》

2004年 最佳男演员奖:范伟 《看车人的七月》

2006年 最佳女演员奖:倪萍 《雪花那个飘》

2014年 最佳男演员奖:姚安濂《打工老板》

(注:2005年: 张曼玉获得“艺术成就奖”、1998年演员王学圻 执导电影《太阳鸟》获得第22届评委会特别奖 2001年 成龙获得第25届蒙特利尔美洲特别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2年 最佳女演员奖:修晶双《留守女士》

1998年 最佳女演员奖:梅婷《红色恋人》

2000年 最佳男演员奖:张国立《一声叹息》

2000年 最佳女演员奖:徐帆《一声叹息》

2003年 最佳男演员奖:宋国锋《父亲》

2006年 最佳女演员奖:张静初《芳香之旅》

(注:2000年 《一声叹息》表演鼓励奖:吴旭 2006年特别表演奖(范伟)《芳香之旅》)

4. 第四集团,日本东京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爱沙尼亚塔林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

其实东京电影节和印度电影节比后面几个电影节影响力稍高,因为算是有一定国际格局,并不是仅限于本国,比如东京是主要表彰亚洲(可参照得奖名单)。而像上海、阿根廷之类的电影节基本上都属于政府扶持,得奖名单基本限于国内,公信力和影响力都没打开,自然慕名而来参赛的竞赛片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因此含金量和专业度就不高。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爱沙尼亚塔林国际电影节,这三个电影节华人还没有得过。

而上海电影节是目前华人得过的国际电影节里含金量最低的。

原因一个是它年轻,创办于1993年,至今不过20多年,还在发展中。况且上海电影节自身的专业度太低,15年影帝下了三黄蛋,不受重视还是有自己的原因。

三、【含金量】

欧洲三大的含金量就不用说了,有人说国内的三金(金鸡,金马,金像)比国外的难拿。这么说吧,上海东京之类的A类电影节也许吊打不了三金,但赛巴斯洛迦诺之类的吊打三金完全是没问题的,就好比700个国际顶尖和70个国内顶尖的较量的区别。

就拿本次赛巴斯来说,最佳影片金贝壳的对手是17个主竞赛影片,影后银贝壳的对手同样是17个国际顶级女演员(包括戛纳影后),之前的得主也是一长串奥斯卡影后及三大影后,国内三金哪有这种档次的较量?否则也不会22年才出第二个华人影后了。

而国内的三金虽然受国内认可,但它并不属于电影节,而是属于学院奖的性质,其性质差别就相当于国际赛事和国内表彰的区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好比说西班牙国内最高奖项戈雅奖,也是一个国内的学院奖,你会觉得它的含金量跟国际电影节的含金量是一个档次吗?

当然同样是国际赛事,三大的和其他A类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就等同于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区别。

赛巴斯给过的影后:

茱莉艾塔·玛西娜(费里尼老婆,经典名作太多)

奥黛丽·赫本(奥斯卡影后)

乔安娜·伍德沃德(保罗纽曼老婆,奥斯卡影后)

安妮·班克罗夫特(奥斯卡影后)

莫尼卡·维蒂(安东尼奥尼御用,经典名作太多)

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意大利著名女演员,拿过威尼斯终生成就奖)

米亚·法罗(伍迪艾伦缪斯,经典名作太多)

格兰达·杰克逊(奥斯卡影后)

索菲亚·罗兰(奥斯卡影后,影史神级演员)

吉娜·罗兰兹(卡索维茨御用,影史神级演员)

丽芙·乌曼(伯格曼御用,影史神级演员)

克里斯提娜·杨达(波兰著名演员,经典名作太多)

朱莉·克里斯蒂(奥斯卡影后)

卡门·毛拉(西班牙国宝级演员,连佩内洛普克鲁兹都得低头的演员)

梅丽莎·里奥(拿过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只列举几位殿堂级别的,其他没有列举的基本也是提名过奥斯卡,或者拿过三大影后,或者多次入围三大留下过名作的演员。

近期冯小刚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刚获得了圣塞巴斯蒂安过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呼声很高。另外在今年的金马奖上,冯导继上届金马凭借管虎的《老炮儿》获得了最佳男演员,今年也是凭借新片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但是范冰冰却没有获得最佳女演员。冯导上台的一番话,说实话,弄得冰冰有些不高兴。各方群众的呼声很高,争议很大,咱们来稍微说下这个事情!

(同样受到赛巴斯偏爱的徐静蕾《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我就说一下她本次拿影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吧:

阿黛尔·艾克阿切波洛斯(《阿黛尔的生活》的女主、金棕榈奖得主)

希德斯·巴贝特·克努德森(《白鼬》、凯撒女配)

奥黛丽塔图(《天使爱美丽》《达芬奇密码》女主,奥斯卡提名女主)

阿黛拉·哈内尔(2015年凯撒影后)

李宥英(韩国的、《奸臣》女主)

詹妮弗·康纳利(《美丽心灵》女配、奥斯卡女配)

达科塔·范宁(这个比较熟悉了吧)

另外,虽然其余A类的含金量不能跟欧洲三大比,但说入围其余A类的相当于欧洲三大挑剩下的,报不了欧洲三大才报其他A类的,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

好比说前面有提过,影史神作《迷魂记》当年就是在赛巴斯全球首映的。会有人觉得《迷魂记》是报不了三大,或者是三大挑剩下的吗?

A类报名是有时间限制的,能赶上一个都不错了。没报可能是档期不合适,有的电影频繁撤档,甚至频繁剪辑,就是为了赶上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A类。

而且A类当中地域和偏好的侧重点也不同。

奥系首选威尼斯、次选戛纳;而欧亚系首选戛纳次选威尼斯。

电影节挑作品,同样的好作品也是支撑电影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五大一直都在邀好片。报哪个电影节也可能是大师的偏好或者任性。

对国内电影演员来说,国际A类电影节中,就欧洲三大比较有含金量,其次就是国内三金奖项

哪怕对好莱坞电影演员也是一样,欧洲三大,然后是他们的奥斯卡,金球奖

拿国内三金和奥斯卡相比未免太过誉了,奥斯卡虽然是美国本土学院奖,但影响力和含金量早已超出这个范围,并且是世界内独一份。虽然和欧洲三大属于不同的范畴,一个注重专业性和艺术性,一个更偏重商业性和影响力,但是地位上来说是不会输给欧洲三大的。

然而国内三金完全不是奥斯卡的水准,国内三金和西班牙戈雅奖、法国凯撒奖之类的比一比还可以的(甚至不够)。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Facebook Round
  • Vimeo Round
  • YouTube Round
  • Twitter Round

© 2016 by IMC Production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