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国际电影节的分类详解


A、B、C、D类国际电影节都是什么节?

电影节是电影和电影人的节日

带着电影去旅行,一直是许多青年电影人的梦想

全世界的电影节多达数千个,规模有大有小,主题各有不同

如何评估和选择电影节,对于电影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国际制片人协会认证的近五十个电影节,大致可以作为我们了解世界电影节分类的一个窗口。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即法语Fedération International des Associations de Producteurs de Films的缩写)。国际制片人协会FIAPF的成员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37个制片人机构组织,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涵盖各个地区的影视制片人联盟。像韩国、阿根廷、美国就有多个电影协会参与。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下属机构之一就有国际电影节委员会,它会对属于成员范围内世界各地的电影节进行监督、协调及建议,其中也包括电影节的类别划分。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每年批准认可的国际电影节。通常根据电影节的性质,将其分类, 国际电影节的分类标准有四项,一般称为A、B、C、D四个类型。,即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非竞赛型电影节,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 。

不过这里的A、B、C、D并不代表等级优劣之分, 并没有高低之分,不是级别,只是电影节类型的区别,这个分类完全是根据电影节本身的性质来划分的,而不是指电影节有四个等级,因此,并不存在A级、B级国际电影节。

这些国际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国际范围内拥有公信力的电影节。其中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的世界三大电影节。

A类:即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 ,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综合性竞赛电影节,也是所有国际电影节里有最含金量的奖杯。

B类: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 此类电影节突出特定的主题。

C类:非竞赛型电影节,此类电影节不设评奖,主要展映入选的各国影片,只有展映的电影节, 就是根本不评奖, 更别说得奖了 。

D型:此类主要是纪录片和短片电影 ,基本就是表彰短片了,因为纪录片在A类也有纪录片单元,所以参加D类的基本都是短片。

国际A类电影节-竞赛性综合类电影节 Competitive Feature Film Festivals

国际A类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划分的“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 此类电影节有评奖,可以没有特定的主题,国内一般俗称A类电影节,每个国家只能认证一个(记住这点就行了,谁再跟你吹牛说要搞个A类节你就知道咋回事了)。其主要特点是:有竞赛单元,关注剧情长片,题材主题不限。这类电影节规模大,影响力大,每年报名参赛的作品极多,竞争异常激烈;电影节对参赛作品的要求也非常高,原则上,入围某一个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不得再报送此类电影节中的其它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截止到2016年,全世界共有15个电影节获得认证,包括: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印度-印度国际电影节;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爱沙尼亚-塔林国际电影节。

国际B类电影节-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 Competitive Specialised Feature Film Festivals

国际B类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划分的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就是有特定的主题的,这一类电影节的主要特点是:规模较大,有竞赛单元,但对参赛影片有特别要求。如保加尼亚的索菲亚电影节,主要邀请处女作影片;印度的加尔各达国际电影节,主 要关注女性导演作品;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国际奇幻电影节,关注幻想、科学类影片;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电影节,主要邀请和艺术有关的影片。截止到2016年,全世界共有24个电影节获得认证。

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3月2日-7日

保加利亚-索菲亚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3月10日-31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奇幻电影节-举办日期3月29日-4月10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4月7日-17日

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4月

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5月27日-6月5日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6月8日-19日

西班牙-瓦伦西亚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6月17日-24日

波黑-萨拉热窝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8月12日-20日

奥地利-基茨比厄尔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8月22-28日

哈萨克-阿拉木图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9月15日-25日

比利时-那慕尔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9月30日-10月7日

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0月6日-15日

西班牙-西班牙锡切斯奇幻电影节-举办日期10月7日-16日

土耳其-安塔利亚金橘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0月16日-23日

印度-孟买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0月20日-27日

乌克兰-基辅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0月22日-30日

俄罗斯-明斯克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1月4日-11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举办日期11月9日-20日

印度-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1月11日-18日

西班牙-希洪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1月18日-26日

意大利-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1月18日-26日

意大利-库马约尔国际电影节

印度-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举办日期12月9日-16日

国际C类电影节-非竞赛类电影节 Non-Competitive Feature Film Festivals

国际C类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划分的 非竞赛类电影节 ,这一类电影节没有竞赛单元,主要供剧情长片的展映、交易。截止到2016年,仅有3个电影节获得认证。包括挪威的海尔格松挪威国际电影节、加拿大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D类电影节-纪录片及短片电影节 Documentary and Short Film Festivals

国际D类电影节是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划分的纪录片及短片电影节 ,此类电影节,主要关注纪录片、短片、动画片。截止到2016年,FIAPF仅认证了5个纪录片及短片电影节。包括芬兰的坦佩雷电影节、德国的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波兰的克拉科夫电影节、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的人类信息国际电影节、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国际纪录片及短片电影节。

由FIAPF认证的电影节,总的来说,有公信力,但因为有了FIAPF认证这一金字招牌,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于青年电影人来说,也不必迷信和盲从这些被认证的电影节。很遗憾的是,有些知名电影节早已变成了生意场,艺术只是一张标签而已,事实上,世界上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电影节,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进入认证名单,这些电影节,也许更值得青年电影人关注。

另一种分类:全球电影节就其性质大概可以分为3类。

综合性国际电影节

综合性国际电影节特点是规模大,各种类型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均可参加比赛或映出。举行的时间长,一般两个星期。主要的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卡塔赫纳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迦太基国际电影节。

专业性国际电影节

专业性国际电影节特点是规模小,举行的时间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专业题材的影片,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教、卫生、工农业等30多种专业。历史最久的专业性电影节是1945年意大利创办的国际体育片电影节。自创办以来,先后在意大利的科蒂纳丹佩佐、圣万桑、都灵等城镇举行,每年一次,为期一周。其他重要的专业性国际电影节还有:国际科学电影协会轮流举办的国际科学普及电影节、法国创办的昂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西班牙的希洪国际儿童片电影节、法国巴黎的国际军事电影节、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和卫生电影节、芬兰的坦佩雷国际短片电影节、联邦德国的弗里德堡宗教电影节、捷克斯洛伐克的伐斯特拉发国际生态学电影节、丹麦的欧登塞童话片电影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幻想片电影节、美国的纽约国际手工艺品电影节、瑞士的日内瓦国际自然影片电影节等。

地区性国际电影节

地区性国际电影节特点是规模大、小不等,放映时间一般是一周,有的两周,只放映某一个地区、几个地区某些国家生产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共同创办的亚洲电影节(亚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还有:苏联创办的专门放映亚、非、拉国家影片的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布基纳法索(原名上沃尔特)举办的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在古巴举办的拉丁美洲新电影国际电影节、法国的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以及东盟国家电影节、巴尔干国际电影节、法语区国际电影节、北欧电影节、地中海电影节、英联邦电影和电视节、撒哈拉地区国家电影节等。

A类电影节都是怎么样?

欧洲三大也就是我们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这三大是电影业最高级别的殿堂。

从知名度来讲,戛纳最高,因为戛纳是坚持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并且是交易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但是从专业性来讲谈不上谁比谁高,这三个电影节有不一样的特色。

戛纳相当于电影节中的拍卖会了,噱头大,来参与的片方不管能否获奖 总归能找到一些看的上眼的买家,镀金不说,收获也是最大的,就是商业性和成交量是最高的(其实也有背景因素,戛纳这个小地方除了电影节就没别的了,因此戛纳电影节通过商业化运作不断巩固老大的地位,因此电影节也就成了当地主要的产业。)

威尼斯就相当于电影节中的茶话会了,因为其地域和电影节本身对片子的喜好,先锋电影总能在这里找到爱好者,而在这里获得的钦赖的影片,大都也是艺术造诣多于商业价值,大家更热衷于表达个交流而非买卖(威尼斯城市非常富裕,本身威尼斯其他文化活动比较多,而电影节只相当于威尼斯人餐后的一道甜点,卖不卖片子无所谓,可以随性的选择一些先锋前卫的片子。)

柏林相对于前两者,则多了更多的政治性,像电影节中的政议会,更为严肃和突显政治因素,说教和政策表达是柏林更多的关注,关注政治局势、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重视文化的交流与不同文明的矛盾冲突,主题鲜明,风向易测。

A类电影节竞赛单元作品有着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影片都是把国际首映甚至是全球首映放在电影节上。随着运作的成熟,许多商业影片也抢着在电影节进行首映,争取成为开幕式影片或者大张旗鼓地召开发布会。

一般情况去了一个A类就不能再去另一个A类的竞赛单元,当然有许多特殊案例。

戛纳:均为全球首映,硬性条件写进章程,偶尔会给某大师开“国际首映”也就是给开了可以参赛的后门(华人几乎无)。

威尼斯:均为全球首映,硬性条件写进章程,偶尔会给某大师开“国际首映”也就是给开了可以参赛的后门(华人几乎无)。

柏林:多为全球首映,也常有国际首映、欧洲首映,甚至经常给华语片开国际首映/欧洲首映进主竞赛的后门,印证了柏林邀片不如前两大那么轻松,三大末席。其次时间尴尬,经常被跳过去报戛纳,或者觉得入不了戛纳才来。柏林的主竞赛片单质量稳居第三。

洛迦诺:在选片上看齐了戛纳/威尼斯,但因为夹在两者中间,不可能有三大的主竞赛质量,但办出了特色,年年都有意外的大师和当红三大系导演来全球首映,也经常给新人导演机会让其进入三大视野,是仅次于三大最具特色的A类电影节。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首映和欧洲首映/全球首映一半一半,缘于举办时间上的尴尬和9月电影节档竞争的激烈,选片质量与洛迦诺追赶得你死我活,但不如洛迦诺。

接下来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埃及开罗电影节。

有人说蒙特利尔和卡罗维发利是五大,但实际上这个五大是没有任何FIAFP明文规定的。

蒙特利尔作为鼓励文艺片的电影节曾经非常受重视,但是也限制于此,由于主竞赛片质量不高,关注度不高,专业性不高。

其次是日本东京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爱沙尼亚塔林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

其实东京电影节和印度电影节比后面几个电影节影响力稍高,因为算是有一定国际格局,并不是仅限于本国,比如东京是主要表彰亚洲。而像上海、阿根廷之类的电影节基本上都属于政府扶持,得奖名单基本限于国内,公信力和影响力都没打开,参赛的竞赛片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因此含金量和专业度就不高。

而上海电影节是目前国际电影节里含金量最低的。原因一个是它年轻,创办于1993年,至今不过20多年,还在发展中。况且上海电影节自身的专业度太低,15年影帝下了三黄蛋,不受重视还是有自己的原因。

就A类节的含金量来说,十个上海东京可能也比不了一个欧洲三大。

有关选片?

每个电影节都有一个专门负责选片的机构。威尼斯和戛纳,有专门的选片委员会来负责选片。而柏林,则是由电影家委员会的成员和每个单元的主席来选片的。选片的范围来自全世界的报名电影。一般情况下,选片委员会第一次看这些影片时就已经决定了。选片委员会跟世界各地选片顾问保持联系,层层筛选后上报给主席,而威尼斯上报主席后(威尼斯主席实际相当于选片总监),再上报给威尼斯双年展主席,这是每年提名入围影片的流程。

除了正规的报名流程之外,戛纳也有一些“人情债”的报名方式,各国的政府部门也可以向影展推荐。可以通过游说,让本国的电影参加戛纳。

比如戛纳节虽然会严格控制法国电影在入围片里的比例。但实际上,出于一个电影节对于电影市场的推动作用,其背后与各方权益的权衡和周旋,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关系网里面,法国政府、大型的电影公司和大型电视台投资的作品,更容易被“公关”从而顺利通过初步筛选。

与奥斯卡拥有庞大的评审机构不同,很多电影节的幕后选片团队保持着人数少且固定的特点。。当然,还有一组团队,已经在很早之前,负责从众多影片中,进行了初步筛选,找出陌生但有潜力的电影人。

这个由固定团队组成的选片委员会承担繁重的看片工作,由于没有丰厚的报酬,很多时候委员并不十分情愿把每一部影片从头到尾的认真看完,有些影片甚至没有时间安排给更多的人看,有时可能只有2个人坐在家里看完,就决定他们入选了(这些大节实际也是如此,戛纳前电影节主席雅各布曾在采访中透露,有时候有些影片只有我和我的儿子洛朗.雅各布坐在家里看完,就决定入围了)。

而至于选片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是否喜欢这部电影。由于选片小组成员的年龄、国籍、 性别、性格等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喜欢的电影也不尽相同。

与选片一样重要的是主竞赛评审团的成员。戛纳和威尼斯,是由整个电影节的委员会来确定这些陪审团成员的。这些成员一般都是业内著名的编剧、制片人、导演、 演员等等组成,偶尔会有作曲、作家、电视界的人员加盟,有一个评审团主席。 柏林电影节略有不同,评审团是由中央柏林电影委员会的顾问团投票选取的。不过,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在人员配比和组成上,与戛纳和威尼斯,并没有多少区别。

大的电影节评审团在工作时,保证的是三个平衡标准:审美情趣的平衡、地理分布上的平衡、观众兴趣的平衡。所有的参赛片,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地理分布上,希望能够反映更多国家的电影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几个电影大国,这也是为了保障更多地区的影片参赛。但更多的电影节评审凸显的是评委个人的审美趣味与倾向。

一般来说,三大电影节的奖项,是评审团讨论投票决定的。在某些年份里,大奖的归属没有悬念,但是到了佳作云集的年份里,有些奖项的归属就成了大问题。在某些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可以左右奖项的决定;而在某些电影节,主席只是一个被架空的虚职。而且,主席个人的好恶,也会影响整个电影节奖项的归属。

除了正常的选片规则之外,电影节还是会为那些大导演,或者由电影节一手扶持起来的文艺片导演开“绿色通道”。选片委员会对大导演的电影,也会适当地“宽容”,比如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聂隐娘》寄给委员会的是一张DVD,里面只是未完成的粗剪,选片委员会只是根据它的大概形式进行的评价。

还有时会补录影片进主竞赛, 大多数后来添加补上的影片都是在官方片单发布会之后,是因为大导演的片子在公布之前还没做完,电影节会允许这些影片的晚到,给予大导演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很多时候,如果评委会们在拒绝一部电影时,会给与一些重要电影人拒绝的原因,有时候导演为了争取,会主动根据这些原因重新修改。在最后的时刻改好了,电影节也会考虑其入选。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